什么是鲋寿司(深度解读)
鲋寿司 (日语: 鮒寿司 ) 是一种起源自 日本 滋贺县 ,将 鲋鱼 给腌渍发酵的带有强烈异味食品。
历史
在日本 奈良时代 便已有鲋寿司出现,当时曾以“鲋鮨”或“鮨鲋”作为名称,而 平安时代 的律令 延喜式 上,便有纪载位于现今滋贺县的 近江国 ;以鲋寿司作为纳贡的物品。
方法
鲋寿司常以滋贺县 琵琶湖 里的“似五郎鲋鱼”、“源五郎鲋鱼”( 高身鲫 )等作为食材, 其中腹里含有鱼卵的雌鱼、是被视为更好的料理食材。
制作方式是将在春季期间捕获的鲋鱼先把鳃、鳞片及腔内脏器给清除,其中若是有着鱼卵的雌鱼卵巢则会保留下来。清理完毕时将鲋鱼抹上盐巴后放进桶子里盖上后,在桶子上放置重物等待二到三个月时间,让鲋鱼体内的血水因为盐的高渗透压而慢慢流出。
等到约夏季时刻把鲋鱼从桶中取出后先洗净,接着在鱼腔内填入抹上沾著盐巴的米饭、再把鲋鱼放入塞著米饭的桶子内放上重物压制继续发酵数个月或长至一到两年的时间便可完成。
食用
吃法多以切成数块鱼肉片食用,另也有配上 茶泡饭 、或是作为下酒菜等方式。
鲋寿司内含丰富 乳酸菌 、 膳食矿物质 以及 维他命B1 等养分,在昔日常作为补充体力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