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题目当中,经常会任意给你一段日期,让你判断期间的昼夜分布或长短变化情况,所以,可以经常做下面这样的练习:在日历中随便取两个时间,然后分析中间的昼夜变化。

如从国庆节到劳动节,我们可以表述为(北半球为例):开始时昼短夜长,随后昼渐短、夜渐长,冬至昼最短、夜最长,冬至日后昼渐长、夜渐短,到劳动节时昼长夜短。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轨迹

为什么公转时昼夜长短会呈现如此变化,根本上是由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北半球昼长;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南半球昼长。轨迹如下图。

有几个重要结论,我们可以在右侧轨迹图的基础上分析获得,也是经常考查的知识点,下面借助例题进行说明:

①例1:夏至日(6.22)太阳直射北回归线,那么7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哪个纬度?

从6.22-9.23过了3个月,纬度走了23°26'(约24°),那么每个月直射点走过:24°÷3=8°。所以7月22日太阳应直射16° N 左右。此处得到一个结论,用于以二分二至日为基础,估算任一日期时的太阳直射点纬度:太阳直射点纬度移动速度约8°/月。

②例2:存不存在另一日期,其昼夜长短状况与5月1日时相同?当两日期直射同纬度时,昼夜长短状况是相同的。

如图,5月1日点与所求点位于同纬度,分别处于夏至日左右并对称。根据这一对称性,5.1-6.22过了52天,那么6.22﹣所求点也应当过52天,所以结果为8月13日前后。(该题也可利用"5.1-春分的时长等于所求点﹣秋分的时长"进行计算,道理相同)由此得到一个应用:太阳直射点日期具有对称性,某些时候可以利用此对称性解决问题。

问题:各纬度全年的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如何。

如右图,可得到下面结论:

0°(赤道):没有变化幅度。全年昼夜长短差值为 0h 。

0°~66°34':随纬度增大,变化幅度增大。

极圈幅度最大,全年昼夜长短差值为24h。

66°34'~90°:随纬度增大,变化幅度恒定为24h。

(3)昼夜长短与日出、日落时间

题目给出昼长夜长,然后求日出、日落时间是经常考察的点,下面举两个简单例子说明基础理解和算法:

例1:某地夏至日昼长8h,那么该地日出、日落时间分别为几点?

整个白天以12:00为中心,分为时长相等的"上午"、"下午"。所以该题我们只需要在12:00基础上减4小时就是日出时间,为8:00;加4小时就是日落时间,为16:00。

例2:某地夏至日夜长8h,那么该地日出、日落时间分别为几点?

夜晚以0:00(24:00)为中心,分为时长相等的"上半夜"、"下半夜"。所以只需在0:00基础上加8小时就是日出时间,为4:00;减4小时就是日落时间,为20:00。

(4)二分二至日全球昼夜长短

上面我们只就二分二至日的长短分布及随日期的变化进行了阐述,那么具体昼有多长,夜有多长,数值是多少,下面我们具体说明,这一知识点在做某些较复杂的题目时偶尔会用到。

①二分日:全球昼夜等长,昼夜均为12小时。

②夏至日:如下图1。

③冬至日:如下图2,与夏至日南北正相反。

【记忆技巧:红色括号内的昼长为四舍五入后的数值,大致有这样的规律:赤道为昼长为12h,加20个纬度(20°),昼长加(减)1个小时;再加20个纬度(40°),昼长在前一基础上加(减)2个小时;再加20个纬度(60°),昼长继续在前一基础上加(减)3个小时。简记为:"加一加二加三"或"减一减二减三"。】

了解更多课件,可打开下面链接:

湘教版必修一课件合集

人教版必修一课件合集

湘教版必修二课件合集

人教版必修二课件合集

湘教版选必一课件合集

湘教版选必二课件合集

湘教版选必三课件合集

一轮复习自然地理课件

需要课件加微信:xiaodidali2返回搜狐,查看更多